
无锡二泉广场艺术装置设计 | 回响二泉
项目位置:江苏省无锡市
设计年份:2025年
项目类型:装置设计
占地面积:600平方米
功能业态:艺术装置
项目业主:共青团无锡市委、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
项目状态:概念方案
设计围绕声音展开,以阿炳雕塑为核心,结合十四个可旋转的模块构建可变的声音体验场所,使二泉广场成为既承载历史记忆,又激发青年创造力的互动公共空间。我们设想阿炳雕塑不仅是一个静态造型,还将在隐蔽处安装音乐播放装置,使其能够根据需求播放不同乐曲,从而真正成为广场的声音核心。装置整体布局呈椭圆形,利用其独特的声学反射特性,在不同模式下营造不同的沉浸式听觉体验。当所有模块的曲面朝内时,声音在焦点间反射,创造闭合回响空间,使聆听者仿佛置身音乐的共鸣场域;当曲面朝外时,声音均匀扩散,形成无回声的剧场空间;当模块旋转至垂直方向,原本闭合的空间对外敞开,声音随曲面反射向外传播,塑造开放式的声音景观。 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,由滚轮基座、储藏座椅、可卷动的柔性百叶木板和竖向收放支架这些独立的组件构成。支架插入地面预留孔洞后作为转轴,并提供结构稳定性,PVC涂层织物悬挂于支架上形成遮阳避雨场所。所有组件均可收纳进基座,使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成为灵活可移动的座椅。模块化系统可适应不同活动需求,在日常状态下围合成椭圆布局形式,为市民提供休憩与交流空间,在特定模式下塑造独特的声音体验,适用于音乐分享、展览、市集等活动。当广场举办演唱会或庆典时,装置可收纳并重新布置,配合舞台布置,为观众提供临时座椅或休息区。可旋转、可互动、可移动的设计增强了人与空间的联系,赋予广场更强的灵活性和社交性,使其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,更成为青年交流、创新与互动的重要场所,重塑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方式,赋予其新的活力。
在使用方式上,装置的多功能特性使其能够适应广场的不同活动需求。在日常模式下,模块围合成椭圆形,形成遮阳避雨的户外休憩场所,同时因其可旋转性,使人与装置之间产生互动,提升广场的趣味性和社交属性。在音乐体验模式下,装置可以调整至特定的声音模式,使广场成为独特的声音实验场域,为音乐分享、声音展览、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沉浸式环境。在市集模式下,“垂直”椭圆模式可为摊位提供围合感和声音引导,使整个空间更具组织性,同时也能提供遮阳避雨的基础设施。当广场举办演唱会、庆典等大型活动时,装置可以快速收纳,并被移动至适当位置,为活动提供前排座椅、观演等候区,或作为场地外围的社交休息区,使整个广场的使用效率和空间适应性大幅提升。
全部图纸








